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每年國歷2月3日或4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
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皇帝會親率眾臣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2024年2月4日
(癸卯年-生肖兔)/(甲辰年-生肖龍)
星期日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1 臘月廿二 |
2 臘月廿三 |
3 臘月廿四 |
||||
4 立春 |
5 臘月廿六 |
6 臘月廿七 |
7 臘月廿八 |
8 臘月廿九 |
9 除夕 |
10 春節 |
11 正月初二 |
12 正月初三 |
13 正月初四 |
14 正月初五 |
15 正月初六 |
16 正月初七 |
17 正月初八 |
18 正月初九 |
19 雨水 |
20 正月十一 |
21 正月十二 |
22 正月十三 |
23 正月十四 |
24 元宵節 |
25 正月十六 |
26 正月十七 |
27 正月十八 |
28 正月十九 |
29 正月二十 |
中國古代,“春節”這一稱謂原本就是在立春這個節氣過的“歲節”,而非指現在正月初一過的“年節”。
“春節”古代全名為“立春節”,就是因立春而產生的節日。立春乃“二十四節氣”之首,意思是從立春這天起,時序就進入春季了。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古人相當重視立春,在這一天會舉行多種活動,逐漸形成了“春節”。
今天意思接近的“歲”和“年”,在古代是有嚴格區別的:從上一個立春到下一個立春,共365日,稱為“一歲”;從上一個正月初一到下一個正月初一,平年354日,閏年384日,謂之“一年”。
因為立春為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故古人視立春為“歲始”。這時的春節,也因此被稱為“歲節”。而以一月為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在一月一日過年的元旦,則被稱為“年節”。“立春”與“元旦”,在古代是兩個相鄰很近的節日,前後天數相差不多,但大都不在同一天。
民國初年,孫中山在將“元旦”調到陽曆1月1日後,並沒有動“春節”。但民國三年袁世凱批準“四季節假呈”,其中將“春節”移植給了以前的元旦,持續了兩千多年的立春節慶活動逐步消失,立春變身為普通的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