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神,即送灶神,相傳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民間對送神格外重視。
傳說灶神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皇大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神,每年十二月二十四上天匯報。
民間相信送神日會抉定明年整年的運勢,故拜拜的供品要豐盛,表示敬意。送神時需供奉諸多祭品,感謝灶神一年來的辛勞,其中必有湯圓、發糕等甜食,期望灶神享用後上天都說好話。
按照臺灣俗話:「送神早,接神晚」,通常送神拜拜時間都會早一些。所以一般多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天子時起便先祭拜再去睡,好早早送灶神上天庭述職。
2026年2月11日
(乙巳年-生肖蛇)/(丙午年-生肖馬)
| 星期日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 1 臘月十四  | 
2 臘月十五  | 
3 臘月十六  | 
4 立春  | 
5 臘月十八  | 
6 臘月十九  | 
7 臘月二十  | 
| 8 臘月廿一  | 
9 臘月廿二  | 
10 臘月廿三  | 
11 臘月廿四  | 
12 臘月廿五  | 
13 臘月廿六  | 
14 臘月廿七  | 
| 15 臘月廿八  | 
16 除夕  | 
17 春節  | 
18 雨水  | 
19 正月初三  | 
20 正月初四  | 
21 正月初五  | 
| 22 正月初六  | 
23 正月初七  | 
24 正月初八  | 
25 正月初九  | 
26 正月初十  | 
27 正月十一  | 
28 正月十二  | 
送神時間:
民間傳說「送神早,接神晚」所以一般多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過十一點,也就是二十四日的子時起便先拜拜,好早早送灶神上天庭述職,但實際送神拜拜的時間,只要在當天下午酉時前都是可以的。
送神地點:
若家中沒有神明廳,一般會在廚房灶上牆壁安置灶神位,所以送神日供桌設於該神像前的下方即可。但若家中有神明廳,一般的神明綵上已設有灶神像,則不再於廚房另設灶神位,所以送神日供桌改設於神明廳前,來送灶神。
送神供品:
準備三杯清茶、五樣水果、甜湯圓、五碗糖果、一對燭、一對鮮花等。傳統習俗還需將祭拜完的湯圓黏在灶神的嘴邊,象徵使灶神嘴角生甜,或是將牲禮中的豬肉油抹在灶神嘴邊,再用酒淋灑在灶神臉上,希望灶神嘴角油膩酒足飯飽之後,就不會向玉帝打小報告了。至中午過後,才可把灶神像撕下來晒乾焚化,重新換上一幅新的灶神像。
送神金銀紙:
主要是四色金和甲馬。焚化甲馬,是供給迎接灶神返回天庭述職的神兵所使用的盔甲和坐騎,最後燃放鞭炮,熱鬧的恭送灶神返回天庭。